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2015年的广州,珠江边的风总是带着一丝湿润的气息。
我的诊所位于一座古老的天主教堂旁边,教堂的钟声每天准时响起,仿佛在提醒我时间的流逝。
诊所旁边是一个小公园,清晨时分,总能看到老人们在那里打太极,孩子们在追逐嬉戏。
这里的环境宁静而祥和,与我所从事的心理医生职业相得益彰。
这天早晨,我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诊所,准备迎接新的一天。
第一位预约的患者是周默,41岁,殡仪馆的遗体修复师。
他的病例引起了我的兴趣,因为他的症状非常特殊——孟乔森综合征。
周默准时到达,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,但内衬却缝满了止痛贴。
他手中拿着一个小瓶子,里面装着不同浓度的甲醛,他称之为“香水”
。
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和焦虑,但举止却异常冷静。
“方医生,您好。”
周默坐下后,礼貌地打了个招呼。
“周先生,您好。
请坐。”
我微笑着回应,试图让他放松下来。
我们开始了初步的交谈。
周默告诉我,他的妻子在一次车祸中瘫痪,他不得不辞去工作,全职照顾她。
他说这些话时,语气平静,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安。
我注意到,他在谈话过程中,不时用镊子修剪咨询室里的绿植叶片,将它们剪成骨骼的形状。
这一行为引起了我的警觉,因为这与他的职业——遗体修复师——有着某种联系。
“周先生,您平时:()心理医生日记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